在就业市场上,五花八门、名目繁多的“职业技能证书”吸引了不少求职者的关注。然而,一些不法机构也盯上了这块“肥肉”,有的借由新兴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的名义开展培训、评价、发证等活动,有的利用网络进行虚假或夸大宣传,有的甚至假冒权威机构的名义组织培训、颁发证书。
以假乱真的“山寨证书”冲击了正规职业培训市场,也扰乱了技术技能人才评价的正常秩序。许多读者表示,相关部门应尽快建立完善技术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强化监管,不留空白;社会公众也要擦亮眼睛,及时了解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等信息,避免上当受骗。
新职业的培训教育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这给了违法机构以可乘之机
“我听说心理咨询师是新职业,市场需求大、就业前景广阔、收入也不错,觉得是个努力方向,于是就想考个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广西柳州市读者李立平来信说,可在网上搜了一圈,却让他迷惑了。“我找到的信息千差万别。有的说要报考人社部颁发的心理咨询师资格证,有的说应该考某学术机构心理研究所的证书,还有的说某学会认证的证书市场认可度最高。不仅如此,各种培训班的学费价格从1000元左右到上万元都有,培训时间、周期,甚至连培训的主要内容、课程教材都各不相同。到底哪个才是权威的呢?”
记者调查发现,实际上,有关部门曾制定过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标准,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过统一考试。但在2017年,人社部发布的《关于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通知》指出,各地区、各部门未经批准不得在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之外自行设置国家职业资格,而心理咨询师职业并未被列入名单。这意味着,心理咨询师资格证考试认定已经取消,改由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依据市场需要自行开展能力水平评价活动。
近年来,新兴业态迅猛发展,大批新职业不断涌现,为社会公众就业创业打开新空间。心理咨询师、整理收纳师、碳排放管理员、健康管理师、公共营养师、育婴师……为了满足新职业的发展需要,人社部会同有关部门发布了4批共56个新职业。“新职业扩张了职业版图,也让劳动者有了更多就业新选择,学习新技能的需求日趋强烈,成为社会公众报名参加相关职业培训的主要动力。”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市场对新职业的需求旺盛,学员对培训、考证充满期待,但新职业的培训教育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无论是教材、师资还是培训机构都处于起步阶段,“一些不法分子和机构趁机高价收费、虚假宣传、滥发证书,严重影响了职业培训市场的健康规范发展。”
安徽省合肥市读者何先生表示,经常在网上看到一些就业培训机构的广告以“零基础持证上岗”“一次通过,不过退钱”“证书挂靠,月入上万”为噱头,“但想一想就知道,职业资格认定是件十分严肃的事情,有些职业对理论、政策、实际操作等有较高的专业技术要求,才会设置从业门槛。如果轻轻松松就能通过,那设置职业资格有什么必要呢?”
“职业发展进步往往需要大量实践经验积累,劳动者应该注重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技能水平。”在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党委书记许泽玮看来,面对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许多求职者加入了“考证大军”,希望通过掌握更多技能提升自己,从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正是这些需求催生了“考证”热潮,但也要注意不要有走捷径、抄近路等投机取巧的心理,以免给不法机构以可乘之机。
不规范的职业培训扰乱了劳动力市场秩序,不利于新职业长远发展
日前,人社部印发《关于开展技术技能类“山寨证书”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对面向社会开展的技术技能类培训、评价和发证行为进行规范,针对违规使用国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国家”“职业资格”等字样,违规开展宣传炒作甚至混淆概念、虚假宣传、欺骗欺诈,违规进行培训收费等典型问题进行治理。
“我们将坚决关停一批违法违规账号和平台,清除一批违法违规网页和信息,营造诚信、公正的培训考证氛围。”人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各地也将督促重点网站平台预先梳理风险点,排查问题漏洞,加强内容审核管理,及时清理违法违规信息。
“‘山寨证书’看似不起眼,实则危害不小,必须予以严厉打击。”熊丙奇说,“不规范的职业培训会扰乱劳动力市场正常秩序,不仅浪费公众的时间金钱,也增加了企业的人才甄选成本,不利于新职业长远发展。如果不及时加以规范,新职业、新工种的社会认可度就会降低,更不利于从业者的职业发展和技能水平提升。”
近年来,随着“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职业资格已经不再全部由政府或其授权单位认定发证,而是部分转为社会化等级认定,这也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提升职业技能的通道。根据2021年11月人社部公布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2021年版)》,国家职业资格总量比2017年减少68项,压减比例49%。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退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建立并推行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由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和用人单位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唐钧表示,一方面是新职业不断涌现,一方面是人才评价权交予市场,就业门槛进一步降低的同时,发证关口还应严格把关。“在‘放管服’改革中,有关部门从发证者逐渐转向职业培训市场的监督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有关部门应当履行好新的职责,从监管者的角度尽快规范职业培训市场秩序、完善人才评价机制,除了建立培训机构的‘黑名单’外,还应从严遴选、发布符合条件的就业培训、评价机构,充分满足公众提升自我的需求,推动职业培训市场健康发展。”唐钧说。
探索创新治理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和监督体系
“今后,要加强对职业资格目录、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制度、技能人才评价等有关政策宣传,按照人社部有关文件要求做好新职业培训评价发证工作。加大对人社部门备案的评价机构及其评价范围的正面宣传力度,引导公众了解证书查询渠道和方式,判断证书合法合规性和含金量等。”人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技术技能类“山寨证书”乱象,人社部门将联合编办、网信、工信、公安、民政、市场监管等部门进行专项治理,严厉打击假冒鉴定机构、人社部门备案评价机构的评价发证活动。
“劳动者对职业技能证书的追求反映出他们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职业技能水平的需求,培训、考证被寄予提高专用性人力资本进而提高收入的愿望,应该予以规范完善。”熊丙奇说,“有关部门不仅要整治不法分子、机构和违法行为,抑制不良问题的苗头,还应从正面给予劳动者更多专业指导,着力探索适应市场化、社会化的治理方式,建立起政府部门指导、公众或第三方监督、行业良性竞争、有进有出的动态惩戒机制等人才评价和监督体系。”
湖北省武汉市读者侯茂表示,应该尽快完善职业技能培训监管体系,堵住“山寨证书”违法违规的漏洞,同时依法打击各种违法侵权行为,职业培训机构广告一旦有虚假宣传、夸大其词等违反广告法的行为,就应尽快依法查处,尽量消除其不良影响。
江苏省徐州市读者李先生认为,职业证书是对相关行业从业者的技能认可,是劳动者判断职业技能水平、提升自我价值的重要因素,维护职业培训市场公平公正的良好秩序,关乎整个就业生态的健康与稳定,“整顿职业考证乱象需要久久为功,不能让违法机构继续逍遥法外,持续损害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的权威性、扰乱衡量职业技能人才的标准。尤其要注意在职业培训市场上,不能让‘劣币驱逐良币’”。
对于广大劳动者,许泽玮建议,要想不被不法分子和机构的虚假宣传迷惑,首先得对准入类职业资格与社会化的职业技能考试有清晰认识,了解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已经退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人才评价权已经交予市场,不要相信假冒有关部门名义的虚假宣传,“社会公众还应转变对学历、证书与能力的认识,明白仅凭一纸证书不可能决定职业前景的道理,只有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才能拥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邮编:010020 职工热线:12351
业务咨询:0471-5979451
举报电话:0471-5981596 4600893
举报邮箱:hszghjgjw@163.com
地址:呼和浩特市五塔寺东街迎春巷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