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青年导演、国家一级演员吴旭在拉萨的日子总是很忙碌:在海拔高、氧气稀薄的高原,推广儿童剧、排演话剧,忙得不亦乐乎。这已是他“扎”进西藏的第五年了。
“好的儿童剧应该是孩子喜欢,大人也喜欢”
“2008年,我随着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小蝌蚪找妈妈》剧组来拉萨。演出后,孩子们不愿离去,一次次喊着‘你们还要再来’,当时,我深深感受到这些孩子是那么喜爱儿童剧、渴望看到儿童剧。”吴旭说。
10年后,一个援藏的机会来到吴旭面前,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不久后,他来到了西藏自治区话剧团。
吴旭希望在这里推广普及儿童剧。可话剧团的一些人起初并不理解,“我们一直创排的都是成人剧,不需要儿童剧……”听到这样的声音,吴旭心想:“当地人看儿童剧的机会很少,所以不理解也正常。我得想办法虚心学习,再与他们分享艺术见解。”
抓住机会,吴旭组织了几次面对面聊天会,和话剧团的演职人员谈对儿童剧的认识,还精心准备了一些儿童剧的影像资料与他们分享。慢慢地,大家有了一些共识。
时间来到2019年,吴旭第二次去西藏,他组织了一场儿童剧演出观摩活动。孩子们沉浸其中,欢呼雀跃,很多当地人也感受到了儿童剧的魅力。
儿童剧创作并不简单。“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有个共识:好的儿童剧应该是孩子喜欢,大人也喜欢。孩子喜欢,代表通俗易懂,大人喜欢,说明有深度有厚度。儿童戏剧要具备优秀戏剧的一切要素,同时还要找到符合孩子心理特点和接受特点的表达方式。”吴旭说。
后来,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与西藏自治区话剧团签订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在剧目演出、人才培养、剧目创作等方面给予话剧团更多帮助。
“目前,话剧团正在创作儿童剧《扎西和德勒》,一些本地作家也有意愿将儿童文学作品改编成儿童剧。”吴旭说,“我相信,通过不懈努力,儿童剧会扎根雪域高原的。”
“不深入生活,怎么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近几年,很多朋友不知道吴旭去哪里了,直到他带着话剧《八廓街北院》登上北京的舞台。
一些朋友也不理解吴旭的选择,不待在大城市的剧院,只身跑到高原,为了啥?
“在繁华的都市,人很容易浮躁,而浮躁是创作的大敌。耐不住寂寞,不深入生活,怎么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吴旭感慨,“很多人说我失去了很多,可我觉得更多的是收获。”
2020年7月,吴旭导演的《八廓街北院》在拉萨首演,原本只演出一场的计划,被观众们火热的追捧“打乱”,一直加演到第八场,才勉强让观众“解渴”。回忆当时的情景,西藏自治区话剧团团长普布次仁十分激动:“当时场场爆满,来看戏的人络绎不绝。有观众说,《八廓街北院》带他们重温了西藏的改变,看到了自己、照见了内心。”
对于一个来西藏不久的人,要导演一部西藏题材的作品,谈何容易?
“我始终相信,创作的前提是对生活的深入体察,必须身入、心入、情入。”吴旭跟随话剧团走进基层,走进老百姓的院子,和他们深入交流,一起歌唱,一起欢笑……“虽然空气稀薄、路途艰难,但很充实。”吴旭说。
创作的灵感汩汩而出。吴旭将他的感受一一倾注到剧中的人物身上。
看过戏后,北京的观众留言说:“以前说起西藏,我们想到的几乎都是雪山、草原、牦牛,粗犷、豪放、英勇,更多的是粗线条的。看过剧后,发现他们的生活是如此丰富多彩。”
2020年,《八廓街北院》作为西藏自治区话剧团创排的现实主义题材话剧,荣获西藏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剧目奖,2021年,这部剧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在北京上演,获得好评。
“奉献和奋斗的人生很值得”
“几天不见,身体还好吧!”普布次仁习惯见面后紧紧握一握吴旭的手,感受一下这个小伙子的精气神儿。
在西藏工作,也是对身体素质的考验。2020年第三次到西藏后,吴旭白天紧张排练,晚上研讨修改,第二天继续排练。紧张的工作让他的高原反应更加强烈,疲倦和疼痛经常折磨得他难以入眠,还曾住院治疗……
“但是,当高原的孩子们看完儿童剧露出了会心的笑容,当《八廓街北院》感动了许多人,当和越来越多的当地人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当家人和朋友对自己的作品肯定、鼓励和点赞,我就觉得奉献和奋斗的人生很值得。”吴旭说。
吴旭2018年去西藏时,他的女儿才3岁,如今已经8岁了,她时常自豪地对同学们说:“我爸爸在离蓝天最近的地方工作,我爱他!”
吴旭知道后,在高原湿了眼眶……
邮编:010020 职工热线:12351
业务咨询:0471-5979451
举报电话:0471-5981596 4600893
举报邮箱:hszghjgjw@163.com
地址:呼和浩特市五塔寺东街迎春巷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