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侨和侨眷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是指归侨和侨眷依据宪法和法律享有的各项公民权利,以及国家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所规定的特殊的权利和利益。
什么是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
为保护我国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结合我国实际,我国与1991年开始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点击查看完整法条),该法共30条,规定了立法目的、适用对象、身份认定机构、归侨侨眷经济、财产、社会保障、出入境人身自由权益及法律责任等内容。
重点解读
1.适用对象
归侨是指回国定居的华侨。华侨是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
侨眷是指华侨、归侨在国内的眷属。本法所称侨眷包括:华侨、归侨的配偶,父母,子女及其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同华侨、归侨有长期扶养关系的其他亲属。
2.实施原则及机构
“一视同仁,不得歧视,根据特点,适当照顾”16字方针,是我国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的总原则。
护侨机构和组织。归侨、侨眷的权益包括政治、经济、财产、教育、劳动、个人自由、社会保障等方面。行使维护归侨、侨眷合法权益的机构主要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侨务工作机构、归国华侨联合会、藏胞办。
3.国家保障归侨、侨眷的政治权益
归侨、侨眷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并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的义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歧视。国家根据实际情况和归侨、侨眷的特点,给予适当照顾,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归侨人数较多地区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应当有适当名额的归侨代表。归侨、侨眷有权依法申请成立社会团体,进行适合归侨、侨眷需要的合法的社会活动,社会团体的财产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4.国家保护归侨、侨眷的社会保障权
国家依法维护归侨、侨眷职工的社会保障权益。用人单位及归侨、侨眷职工应当依法参加当地的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对丧失劳动能力又无经济来源或者生活确有困难的归侨、侨眷,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给予救济。
5.国家鼓励归侨、侨眷兴办产业和公益事业
归侨、侨眷在国内依法兴办产业和兴办公益事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给予支持,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归侨、侨眷境外亲友捐赠的物资用于国内公益事业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减征或者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的增值税。
6.国家保护归侨、侨眷的财产权
国家依法保护归侨、侨眷在国内私有房屋的所有权。国家保护归侨、侨眷的侨汇收入。归侨、侨眷有权接受境外亲友的遗赠或者赠与。归侨、侨眷继承境外遗产的权益受法律保护。归侨、侨眷有权处分其在境外的财产。
邮编:010020 职工热线:12351
业务咨询:0471-5979451
举报电话:0471-5981596 4600893
举报邮箱:hszghjgjw@163.com
地址:呼和浩特市五塔寺东街迎春巷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