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凌晨,伴随着火光四射和巨大轰鸣,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载着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腾空而起、直冲云霄。迄今,已有19艘神舟飞船和200多颗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又称“东风航天城”)成功发射。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在此发射。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和东风着陆场坐落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这里,是中国航天员出征太空的起点,也是他们返回地球的落点。额济纳人骄傲地说:神舟起落是吾乡。
60多年前,额济纳牧民为了国防建设,赶着牛羊,腾出6万多平方公里的草场,书写了“最好牧场为航天”的感人篇章。一代代额济纳人,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起步、发展、壮大,他们的家园、他们的生活与中国航天紧密相连。
9月,“道中华边疆行”采访团走进额济纳,走进中国航天梦开始的地方。
历史选择了额济纳
“经过一段时间,我们不但会有很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可能有自己的原子弹!”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
这是1956年毛泽东在中央的两次会议上充满感染力的讲话。
彼时,新中国建设刚刚起步,但面对核大国的“核威胁”,老一辈革命家果断做出了发展中国自己的原子弹、导弹、卫星等国防科工事业的决定。
▲问天阁。此处是中国航天员在发射基地的工作生活区。
▲10月29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媒体记者集体见面。中新社发 汪江波 摄
搞导弹需要建设试验靶场。1957年末开始,从苏联来的专家就和中国的将领、专家们一道,就导弹靶场的选址展开详细勘察。
通过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的拉网式排查后,综合考量地形、气候、交通、人口、保密性等各方面因素,最后,大家将目光锁定在大西北。
以兰州军区司令部为大本营,勘察组对周边地区进行大规模反复空中勘查后,终于走进了戈壁滩的腹地——青山头。
1958年1月,茫茫的戈壁滩上黄沙漫天,一望无际的砂岩地貌上,偶尔可以看到几棵枯死的胡杨林,胡杨狰狞的身躯似乎在诉说着这里的苍凉。这是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内的巴丹吉林沙漠,东临祁连山,北连漠北荒原,西南则可一直到达玉门关外。这里曾经是古代西夏国黑水军司城的属地,在一千年前曾经是热闹的绿洲,但现在却变成了死亡的世界。在这样一个千年来人迹罕至的绝地,突然出现了一群乘坐骆驼的人,他们不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商旅,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导弹靶场勘测队的成员。
——摘自《纪念我的祖父——一代“枪痴”张贻祥》
▲胡杨林下的蒙古包。
当勘察组成员走进额济纳中部的青山头,发现这里一望千里,视野开阔,人烟稀少。苏联专家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当时额济纳旗的旗政府就设在青山头下,名叫宝日乌拉。说是旗政府,其实只有三间砖瓦房和十几间土房。旗政府将能腾出来的房子都腾了出来,铺上厚厚的芨芨草,用梭梭柴烧上一堆火,热情迎接了勘察组一行。
勘察组回到北京后,立即召开会议,并特意邀请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曾任内蒙古自治区主席的乌兰夫参会。会上提出把额济纳地区作为陆上靶场。当征询乌兰夫意见时,他说:“我没有意见,你们定了以后,我马上就让他们搬迁。”
1958年3月,中央正式批准:额济纳河中下游的戈壁滩地区为陆上靶场建设地点。
上世纪90年代,靶场正式更名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亦称“东风航天城”。
历史选择了额济纳。额济纳到底有什么优势?
其一,这里地处偏僻,需要移民的人数少,保密性好,安全性高。
其二,地势开阔平坦,建设起来工程量较少,同时硬戈壁多,到处可以跑车。
其三,也是很重要的一点,这里因地处弱水河流域,水源丰富。据当时靶场建设者回忆,大部队往北开,两公里打一眼井,井深5米可见水,而且全是甜水,既保证施工,也能保证生活用水。
▲发源于祁连山深处的黑河(弱水)流入额济纳境内后,形成尾闾湖——居延海。
有专家甚至说,在全国找不到第二个比这里更好的地方了。
60多年的实践证明,选择额济纳,是明智之举。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举发射升空成功。
“三易旗府”与牧民搬迁,
托起神舟的迁移
1958年5月,额济纳还没有从寒冷的冬天中苏醒,一千多位牧民让出了自家丰美的草场,赶着7万多只牛羊、骆驼,将蒙古包和家当捆在骆驼上,踏上了艰难的搬迁之路。
▲额济纳旗政府为支持祖国航天事业“三易旗府”。上图为旗政府搬迁路线示意图。
此后,这些牧民辗转迁徙在额济纳旗11万平方公里的戈壁、草原上,时间长达12年。额济纳旗的旗府,也经过宝日乌拉、赛汉陶来,最终定在达来呼布镇,留下“三易旗府”的佳话。
“移民不像打仗,一声令下,说走就走。”牧民的牲畜、水源、草场等,都是问题。当初,参与移民工作的人员对移民的难度有着充分估计。
然而,令他们没想到的是,额济纳群众的觉悟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大多数牧民表示:只要国家建设需要,让我们搬到哪里就搬到哪里。
回溯历史,就会发现这片土地上居住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不一般。
1698年,500名土尔扈特部众在阿拉布珠尔率领下,以进藏熬茶礼佛之名,不畏艰险,从伏尔加河流域回到祖国,定居在额济纳。这也是土尔扈特部大规模东归的前奏。
73年后(1771年),不堪忍受沙俄欺压的土尔扈特部在首领渥巴锡带领下,翻高山、越沙漠、涉急流,冲破沙俄军队的围追堵截,以坚强的意志回归祖国怀抱。这一路损失惨重,17万人至伊犁者“仅以半计”。
▲电视剧《东归英雄传》海报
土尔扈特部以其爱国英勇、坚韧不拔,书写了万里东归的壮举,留下了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爱国情怀,深深刻入土尔扈特人的骨髓之中。
当时的额济纳旗旗长塔旺嘉布,过去是额济纳旧土尔扈特部特别旗扎萨克郡王,因深明大义,被人们称为“爱国王爷”。当得知额济纳旗被确定为导弹靶场建设地区,需要旗政府和牧民搬迁时,他坚定地表示:“在我的家乡建设关系国防发展的导弹靶场,这是好事。”
塔旺嘉布带头深入牧民中做搬迁动员工作。由于他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和干部们一起与群众同甘共苦,赢得了大家的信赖。
虽然新中国建立时间并不长,但自额济纳解放后,正确地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牧区安居乐业,牧民对共产党和新中国的认同感与日俱增。这也是国家一声号令,牧民们听从召唤的重要原因。
“当年东归是为回家,今天迁徙也是为国家。”牧民们说。舍小家、顾大家,额济纳群众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泣别修建了两百多年的敖包之时,很多牧民跪拜磕头,流着泪包起一包土,祈祷今后有机会来祭祀祖先灵魂;牛马骆驼舍不得离开喝清水、吃嫩草的草场,早上赶到新地方,晚上又跑回老地方,牧民哭着喊着撵牲畜;因长途跋涉、风餐露宿、缺少水源,一些老年体弱者长眠于迁徙途中……
然而,额济纳群众无怨无悔。他们一边唱着思乡的牧歌,一边却装着家国大爱。
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奠基人、主持领导了中国航天发射中心建设的聂荣臻元帅,曾经饱含深情地说:“额济纳旗各族人民为祖国的国防建设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我们一定要在适当的时候回报他们。”
1992年,聂荣臻元帅逝世后,遵照他的遗愿,他的部分骨灰就安葬在东风航天城烈士陵园里。
“神舟”最温暖的家
宝日乌拉,中国航天事业的“宝地”,昔日额济纳旗的旗府所在地。这里,还残留着当年旗政府旧址,60多年来在戈壁风沙中诉说着昔日的故事。
▲额济纳旗党政机关旧址——宝日乌拉。
2000年,宝日乌拉竖立纪念碑,碑上铭刻:额济纳旗政府向北迁移140公里,以支援国防建设。
▲额济纳旗东风镇宝日乌拉嘎查党群服务中心。
在今年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宝日乌拉嘎查党支部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的表彰。
在宝日乌拉嘎查党群服务中心举办的一场党日活动上,“道中华”记者聆听了几位“三易旗府”的亲历者讲述当年的故事。
▲在宝日乌拉嘎查党群服务中心举办的一场党日活动上,“三易旗府”亲历者、牧民敖云格日勒分享当年搬迁的故事。
“大家前面抱后面背,把小孩放在骆驼上,已经记不清走了多少个地方。但大人们从来没有提过困难。”格日勒说,那时她只有6岁,但已习惯了在骆驼上的颠簸。
“长大后母亲总会把我领到宝日乌拉旧址,祖国的航天事业发展在我们的故乡,我们的这一生就是光荣的一生。”敖云格日勒说。
一次迁徙,一世牵挂,额济纳人注定与航天事业紧密相连。
▲牧民卫其勒格其向记者们讲述神舟飞船降落在自家牧场的故事。
额济纳旗赛汉陶来苏木孟格图嘎查,有一位普通牧民,叫卫其勒格其。卫其勒格其家的牧场位于东风着陆场内,神舟十二号、十四号、十五号、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先后降落在他家的牧场上。
“我们祖国这么大,神舟就在内蒙古阿拉善、在我自己家的草场上着陆,我把儿子、孙子们领过去给他们说,我们的草场多好呀,把那么多航天英雄迎接回来了。”说起神舟,卫其勒格其就抑制不住骄傲。从小就听父亲讲“三易旗府”的故事,他没想到自己也能为航天事业做出贡献。
航天人也感恩额济纳人的奉献。驻航天城官兵铭记聂帅“我们一定要在适当的时候回报他们”的嘱托,多年来,开展了送医、送教、送文化下乡活动,以及捐资助学、抢险救灾等,造福额济纳人民。
寒来暑往,一枚枚火箭从东风航天城一飞冲天,见证了中华民族一步步实现“九天揽月”的梦想,也见证了各民族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
邮编:010020 职工热线:12351
业务咨询:0471-5979451
举报电话:0471-5981596 4600893
举报邮箱:hszghjgjw@163.com
地址:呼和浩特市五塔寺东街迎春巷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