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工会要闻
2025 08/04

来源

呼和浩特市能源化工机械制造工会

浏览次数 0

从“车间工匠”到“技能传承者”--赵永刚的匠心育人之路

在内蒙古环成技工学校的实训车间里,总能看到一个穿着工装的身影--他时而俯身指导学生打磨车身,时而手持喷枪演示喷漆技巧,指尖的老茧与漆面的光泽相映成趣。他就是赵永刚,一位从汽修车间走出的“青城工匠”,如今是桃李满天下的汽车专业教师,更是自治区级大师工作室的领办人。25年来,他从学徒成长为技术能手,从企业骨干转型为职教名师,用一把扳手、一支喷枪书写了“技能传承”的动人篇章。从车间油污到讲台灯光,从个人精进到团队培育,他的故事不仅是一部技能成长史,更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生动注脚。

车间起步:在油污与汗水里筑牢技术根基

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级大师工作室名单正式公布,内蒙古环成技工学校汽车专业教师赵永刚领衔的工作室成功入选。这份荣誉为他25年的技能生涯再添厚重一笔。从1999年走进汽修车间的青涩学徒,到如今手握“青城工匠”“草原英才”“全国交通技术能手”等多项荣誉的技能大师,这位1979年出生的中共党员,用日复一日的坚守与钻研,诠释了“把平凡做到极致就是不凡”的职业信念。

1999年3月,20岁的赵永刚成为内蒙古环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的一名汽车车身维修学徒。非科班毕业的他面对满是油污的车身和复杂的喷涂技术,几乎是“零基础”起步。车间里冬冷夏热,每天的工作就是重复拆卸零件、打磨焊点、调配油漆,枯燥且辛苦。“刚入行时看着老师傅们精准的操作,既羡慕又焦虑,生怕自己学不会。”但他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韧劲,别人休息时他抱着维修手册啃到深夜,别人下班时他留在车间用废钢板反复练习打磨技巧,手上的茧子磨了一层又一层。

在内蒙古环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担任汽车车身维修组组长的11年间,他从最基础的车身校正学起,一步步攻克涂装工艺、漆面修复等技术难关。为掌握先进的水性漆涂装技术,他自费购买专业书籍,把晦涩的技术手册逐页研读,笔记写满了12个笔记本;为精准控制油漆配比,他反复练习计量,直到能凭手感把控0.1毫升以内的误差。正是这份“肯吃苦、爱钻研”的劲头,让他在11年的车间生涯中从学徒成长为技术骨干,练就了一手车身涂装的“绝活”。

讲台转身:将企业经验转化为育人资源

2010年10月,凭借精湛的技术,赵永刚调任内蒙古环成钣喷修理厂车间主管。在管理岗位上,他不仅带领团队攻克了多个复杂车身修复难题,更深刻意识到技术传承的重要性。“一个人的技术再强也有限,把技术传下去才能发挥更大价值。”2013年8月,这个想法推动他做出关键抉择——调入内蒙古环成技工学校担任汽车专业教师,将企业积累的实战经验转化为教学资源。

从车间到讲台,角色的转变带来了全新挑战。企业里“做得好”就行,学校里却要“讲得清、教得会”。为了备好第一堂课,他把11年的维修笔记整理成教学案例,用车间废弃的车身零件制作教学模型;为了让学生直观理解喷漆工艺,他在实训室将所有的工艺拆解成每个步骤的作品,让学生可以真切理解。“企业经验是‘怎么做’,教学需要‘为什么这么做’,得把自己掰开了揉碎了教给学生。”这种“实战化”教学模式让他的课堂座无虚席,学生们常说:“赵老师的课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学校为他提供了广阔的成长平台,不仅支持他参加各类技能培训,更推荐他参与技能竞赛裁判工作。2013年10月,他首次担任“全区世界大赛项目暨服务类职业技能竞赛”汽车喷漆项目裁判,从此与技能竞赛结下不解之缘。通过裁判工作,他精准把握行业技术标准和竞赛方向,反过来优化教学内容,形成“教学-竞赛-教学”的良性循环。2015年4月,他被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聘为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评委;2016年7月担任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内蒙古选拔赛裁判;2018年3月晋升为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内蒙古选拔赛汽车喷漆项目裁判长,一步步从“技术能手”成长为“行业裁判专家”。

以赛促教:让技能之花在赛场绽放

“技能竞赛是检验教学成果的试金石,更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磨刀石。”担任教师以来,赵永刚始终坚持以赛促教,把竞赛标准融入日常教学。他组建了车身涂装技能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强化训练,从漆面平整度到颜色调配精度,每一个细节都严格要求。2017年5月,他指导的学生史文凯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车身涂装赛项中斩获三等奖,实现了学校在该项目上的突破;2018年5月,学生王永鑫再次获此殊荣;2019年5月,学生池茹续写辉煌。连续三年全国大赛获奖,让他的教学成果得到行业认可,2018年8月他荣获呼和浩特市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这些成绩的背后,是他无数个周末在实训室陪伴学生训练的身影,是他为学生修改训练方案到深夜的灯光,是他自费购买比赛专用油漆让学生练习的投入。

除了培养学生,赵永刚更肩负着行业技术推广的责任。他充分发挥企业工作经验和教学优势,先后为区内维修企业、汽修院校、保险公司等开展车身涂装技术培训,累计培训1500余人次。2015年12月,他被交通运输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爱岗敬业汽修工楷模”称号;2016年2月荣获“交通技术能手”称号,这些荣誉正是对他技术传承工作的最好肯定。

创新实践:让工匠精神在跨界融合中闪光

“技术不止于维修,更能创造美。”在教学之余,赵永刚带领学生成立“匠心社团”,探索汽车涂装技术的跨界创新。他指导学生用车身修复的铁板敲制工艺创作艺术品,将喷漆技术应用于金属绘画,一件件充满工业美感的作品应运而生:用钢板敲制的马头琴、用油漆绘制的荷花图栩栩如生,还有飞机模型、机器人等充满科技感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是技术的展示,更是工匠精神的载体。

2018年8月,他的作品《铁板敲画(马到成功)》在呼和浩特市中等职业学校师生技能成果展评中获教师组二等奖;2019年,他创作的金属工艺作品获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二等奖。“当学生看到冰冷的铁板在自己手中变成艺术品时,眼里的光让我明白,技能教育不仅要教会谋生本领,更要点燃职业热爱。”这些创新实践让他的教学充满温度,也让“工匠精神”变得可触可感。

随着影响力的扩大,他的工作室于2020年底荣获呼市级大师工作室称号,2024年又升级为自治区级大师工作室。工作室成为技术攻关、人才培养、行业服务的综合性平台,成为了区域汽车修复行业的生力军。2018年5月,他被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组织部授予“草原英才”称号;2023年11月荣获呼和浩特市“青城工匠”荣誉,这些荣誉见证了他从“技术传承者”到“行业引领者”的蜕变。

薪火相传:让技能之光照亮更多人成长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赵永刚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25年职业生涯的写照。从企业车间到学校,他始终保持着学习的热情:为适应数字化教学,他自学虚拟仿真软件;为提升教学理论水平,他在2020年9月参加“草原英才”国情研修班时被评为“优秀学员”。“技术在变,教学方法就得变,停下来就会落后。”

作为中共党员,他在工作室设立“党员示范岗”,带头攻克教学难题,主动承担青年教师培养任务,指导的3名青年教师先后在教学比赛中获奖。作为自治区级大师工作室负责人,他正在编写《汽车车身涂装工艺实训手册》,计划把25年的技术经验和教学心得系统梳理,让更多年轻人少走弯路。“我这辈子就干了两件事:在企业把车修好,在学校把学生教好。”这句朴实的话道出了他对技能事业的执着。

如今,赵永刚还计划扩大“匠心社团”规模,让更多学生感受技能创新的魅力。“学校给了我传承技术的平台,我就要让这个平台培养出更多技能人才。”在他的影响下,一批批学生走出校园成为汽修行业的技术骨干,有的开了自己的修理厂,有的成为企业技术主管,有的像他一样成为教师,让工匠精神在代代相传中焕发新生。

从油污满身的汽修学徒到桃李满天下的职教名师,从企业技术骨干到自治区级大师工作室领办人,赵永刚的成长之路印证了“技能改变命运,传承成就价值”的真谛。他用25年的坚守证明:平凡岗位上的执着追求终会绽放光彩,而把技术和精神传承下去,才是工匠最大的价值所在。在技能培育的赛道上,他依然步履不停,用匠心培育更多“能工巧匠”,让工匠精神在新时代的沃土上茁壮成长。




蒙ICP备19004934号   

蒙公网安备15010402000107号

版权所有:呼和浩特市总工会

技术支持:内蒙古酷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邮编:010020   职工热线:12351

业务咨询:0471-5979451

举报电话:0471-5981596   4600893

举报邮箱:hszghjgjw@163.com

地址:呼和浩特市五塔寺东街迎春巷1号